1.创建了国内领先的海洋环境人才实践培养模式。

中国海洋大学一直强化海洋环境特色专业建设,着力培养兼备海洋和环境两个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中心首先在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上,注重在环境学科常规性基础实验、实践的基础上,将以海洋环境为对象的实验、实践、实习课程渗透到各个模块中,并根据海洋环境要素的的复杂性、多样性,专门规划设计不同目的、不同对象的实验内容,并体现在各层次的实验项目中。例如,在环境监测实验课程中引入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要素的监测,使学生不但掌握相关海洋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手段,而且实际认识到环境污染对海洋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其次,根据海洋环境污染状况的变化和国家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还在拓展模块中及时增加、更新相关综合性实验项目。例如,“海洋微藻中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海上溢油样品的收集、处理及分析”实验,就是针对实际需求,专门开发、设计的开放型实验项目。不仅如此,还加强海上实践、实习环节,利用“东方红号”科学考察船实验室以及海洋观测、调查装备,开展一系列的海洋环境综合调查实习,使学生完成从验证、认知实验到现场实践、认识的全面训练过程。特别是利用海洋观测与调查实习具有的特点以及海上工作现场的特殊环境条件,注重海上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努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例如,所有海上实践项目仅给学生提出基本目的和要求,相关实践方法或方案完全由学生自主研究拟定,这样既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作思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几年来,中心特有的系统性、综合性海洋环境人才实践培养模式已日臻成熟,育人成效显著。

2. 将学科和科研优势转化为优质实验教学资源。

中心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以及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注重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科和科研的支撑作用,将每年开展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相关研究内容,有机整合到实验教学中,作为拓展模块中的研究创新性实验或训练项目供学生选择。此外,学生的研究创新性课题或者国家、学校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也大都是基于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思路立项、开展的。实验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科研资源和科研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使本科生能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毕业论文(设计)可以达到一生一题,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中心还充分利用学校“211 工程”、“985工程”建设经费购置的100多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引入实验教学平台,对学生的研究性、创新性实验以及毕业设计、实习等活动开放,不但拓展了学生的实践空间,而且促进了优质资源开放利用的常规化、稳定化,并使学生直接分享国家重点建设的成果。

3. 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体系。

中心充分利用学科建设和科研课题等“比较优势”,从“点、线、面、体”四各方面优化构建的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体系,其主要特点是:

——将实验课程建设作为主线贯穿整个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体系,保证实验课程的不断丰富、积累;课程建设的方法与途径不仅限于常规模式,还从从科研课题、学生兴趣、行业需求等方面衍生、开发实验项目;重视拓展模块以及开放型实验的建设,在常规类型实验外,不断开发工程应用型、创业型以及技能拓展训练型实验。

——实验平台建设不仅限于常规性装备资源和条件,还将科研用装备、重点实验室条件、重点建设等作为拓展性外部资源引入,在统筹配置、开放共享的机制下,为实验实践教学、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优质资源支撑。

——创建了多模块、多层次开放型实验课程建设与实验资源全面开放式管理有机结合的“双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克服了普遍存在的实验课程建设、实验课程建设的组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三者脱节的问题。同时,建设、运行和管理“三位一体”,课程资源、装备资源、人力资源“三位一体”,体系具有明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征。

4、形成了以先进管理理念为主导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针对当前与高等教育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中心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引用科学的“PDCA管理模式”,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使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地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保证各环节工作满足程序运行、过程可控、优质高效的要求。特别是借鉴国际化的质量管理标准、实验室认可标准、环境管理标准的理念和内涵,密切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和实验教学工作实际,将以上三个标准各具的系统性质量控制特点、技术性质量控制特点、动态持续改进特点有机整合,使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体系更具系统性、有效性,提高了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形成了以“开放、规范、人本、质量”为基本要素的实验室运行机制。系统性的体系构建和内涵建设,使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落到实处并不断完善。

5.倡导以人文精神、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的实验室文化建设。

中心现在的培养对象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未来各阶层的决策者、管理者和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学生的人文底蕴、环境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和塑造尤为重要。因此,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浓郁的文化氛围不可或缺。中心在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积极发掘、培育实验室文化内涵,倡导以人文精神、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为核心的实验室文化建设,注重从全方位营造实验室文化氛围,使学生深刻体会知识、技能的运用必须用人文精神来引导、规范。结合环境学科所具有的交叉性、综合性的优势,在实验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对环境的理解从狭义角度转向一个更广泛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将人文精神、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内化到实验教学全过程,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增强,并推动了学生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先后有100多名学生开展了涉及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技术等主题的SRDP 项目,并获得了一系列奖项,有效培养了他们从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利用综合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实验室“励志、公平、和谐、宽松”的氛围日渐浓厚,中心的实验室文化建设已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